(通讯员:韦欣、尹昕愉)2025年11月18日,经济管理学院于各班级教室有序开展“会计的宏观环境与职业发展”讲座。2025级会计专业全体学生在董老师的带领下,共同探索行业发展底层逻辑,明晰职业成长路径,开启了一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提升之旅。
董老师以一段生动的行业发展史开篇,追溯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他指出在当代中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经营质量高度绑定,这也凸显了会计环境对专业发展的核心影响,由此自然切入本次讲座的核心——系统解析会计所处的多元环境体系与职业发展路径。
首先,董老师聚焦政治与法律环境展开解读。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会计行业提供了坚实发展基础,健全的法制体系则为财务工作划定了严格准则边界。董老师强调,会计法作为行业根本遵循,与税收法规共同构成会计工作的核心准则体系。他特别提到,税法体系远比会计规则复杂,提醒会计专业学生既需掌握现有规则,又要紧跟政策变化,且需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与耐心。
随后,董老师深入剖析经济环境的三重维度。在宏观层面,他与同学们共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监测与态势研判的核心量化指标体系,这些宏观数据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节奏;在中观层面,交通运输、高科技、饮料、化妆品等不同行业的发展态势,决定了行业会计的业务重点与能力要求;在微观层面,则聚焦企业个体经营状况——每一家企业的财务数据都折射出其经营实效,也是会计工作的核心服务对象。同时,董老师还补充了会计准则的适用差异: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需强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小微企业则适用简化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同学们的职业方向选择提供了清晰指引。
技术环境作为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董老师对此进行了细致讲解。他指出,当前,财务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报销审核、自动报税、发票开具等简单重复工作,电子会计档案构建也日趋完善,调阅等操作需同步发起申请,全程数字化流转既提升效率、减少差错,更将会计人员从繁琐劳动中解放出来。他强调,智能会计已从简单流程自动化进化到具备学习能力,能模仿人类掌握财务法规与专业知识,未来的会计人员需聚焦需求开发、数据分析等高端工作,实现职业能力升级。
在就业前景与职业定位板块,董老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与招聘实践,带来了极具实操性的分享。他指出,大学会计类专业涵盖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审计、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等多个方向,并非传统认知中的“记账”,而是以财务数据为分析对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学科,隶属于工商管理范畴,核心知识板块包括会计原理、中级与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董老师还进一步解析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架构与岗位差异,让同学们对大学会计类专业的多元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助力大家明确职业路径。
班会最后,董老师总结寄语:“会计行业始终与时代同频、与经济共生,政治的稳定、法律的规范、经济的活力、技术的创新,共同构成了会计专业发展的沃土。希望大家以此次讲座为起点,既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与法规准则,主动拥抱智能财务变革,又要找准职业定位,深耕细分行业,将个人职业成长融入行业发展与国家建设大局,在新时代会计领域找准自身价值,书写精彩职业篇章。”
本次讲座通过丰富的案例、详实的数据与实操性极强的分享,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会计行业的发展环境与职业脉络,有效厘清了专业认知误区,明确了成长方向。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持续聚焦会计专业学子成长需求,通过行业专家讲座、企业实地调研、智能财务实训等多元化活动,助力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综合能力,在会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逐梦前行。



稿件来源:尹昕愉、韦欣
图片:邹心月、肖新月、张幸瑛
初审:彭国栋
复审:李立
终审:彭康煜
广州理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地址:一号教学楼-910 电话:020-39760195 邮编: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