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教研活动 | 互联网金融系与经济与金融系联合开展磨课活动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字体大小:

    (通讯员:黄爱青)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程教学设计,2025年10月16日下午,互联网金融系和经济与金融系在1-909教室联合开展磨课活动。此次活动由系主任黄爱青主持,互联网金融系和经济与金融系全体教师以及经济学课程组教师参与。

    活动伊始,系主任黄爱青发表讲话,她强调磨课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能让教师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她鼓励老师们积极交流、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随后,各位授课老师依次进行课程展示。郑金富老师展示《微观经济学》时,先介绍了本次2个学时围绕“供求理论及其应用”展开,详细阐述了从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讲解,到供求曲线的绘制,再到运用供求理论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教学设计过程。他重点指出,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供求模型,并能熟练运用其分析现实问题,是本次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表达了在案例选取上,怎样做到既贴合理论又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困惑。叶青老师在《劳动经济学》展示中,聚焦“劳动力市场均衡”内容,分享了通过案例导入、理论讲解、小组讨论等环节设计,引导学生掌握劳动力市场均衡形成及变动的教学设计。他提到,如何把控小组讨论的节奏,以及如何将复杂的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清晰呈现给学生,是教学中的难点与困惑之处。祝禹晴老师带来《经济学》课程展示,围绕“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先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小商贩经营等简单案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接着,详细讲解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推导过程,通过图表结合,清晰呈现了企业在不同产量水平下,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她表示,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等抽象概念,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该原则与企业实际生产决策的联系,是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题。董化春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展示里,结合课程实践性特点,介绍了本次2个学时通过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点子头脑风暴等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教学设计。他坦言,如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对学生的创业想法进行有效引导和点评,是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困惑。屈熠老师展示《经济学原理》时,围绕“消费者选择中的效用论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展开。她先以消费者日常购物选择为切入点,引出效用的概念,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接着,通过列举学生吃零食、听音乐等贴近生活的例子,讲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借助图表直观呈现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化趋势。她提出,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效用作为一种主观心理感受的抽象性,以及如何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去分析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是教学的重难点与困惑点。曹雪莲老师在《保险学》展示中,围绕“保险合同与基本原则”,讲解了保险合同的要素、订立过程,以及保险的最大诚信、保险利益等基本原则的教学设计,她困惑于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保险原则的内涵,以及在实际保险业务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在点评环节,谢林林院长、杜晓颖教授以及各课程组组长纷纷给出专业且细致的点评。谢林林院长首先肯定了郑金富老师教学逻辑的清晰性,同时建议在讲解供求理论时,可增加更多本地企业因供求变化调整生产的案例,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对于教学困惑,他提出可提前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针对性选取案例。杜晓颖教授点评叶青老师的《劳动经济学》时,赞扬了案例导入的趣味性,也指出小组讨论环节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对于劳动力市场动态变化的讲解,建议采用动画演示等更直观的方式。各课程组组长也分别对祝禹晴、董化春、屈熠、曹雪莲等老师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了老师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上的用心,同时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节奏把控、师生互动设计、课堂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此次磨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学习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教学研讨,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课程教学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