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罗牟丰)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教研水平,夯实教育教学质量根基,顺应新时代经管类教育改革与数智化发展趋势,2025年9月13-14日,广州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桂林笙品国际酒店会议厅隆重举办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学院教师、领导班子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聚焦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的学习盛宴,尹晓燕、胡航教授、陈少英副教授受邀担任培训讲师,为教师们带来干货满满的指导分享。
培训活动于上午正式拉开帷幕,首先由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美珍致辞。她在讲话中强调,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学院推动学科建设、培育高素质经管人才的关键支撑。当前教育领域正处于数智化转型与教学改革深化的关键阶段,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教学科研实践的动力,为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后,专家尹晓燕围绕“学术论文投稿指南”主题展开讲解,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了系统的投稿指导框架。在“论文投稿准备”环节,她详细介绍了经管领域核心期刊、普刊等不同类型期刊的状态差异,包括初审、外审、终审的流程特点与时间周期,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投稿方向;针对 “投稿常见误区”,她结合大量实例,从论文前文中对标题、摘要、关键词的规范表达、正文逻辑结构、数据论证的严谨性、后文中参考文献格式、作者信息标注等维度,逐一剖析易踩“雷区”,为教师规避错误提供清晰指引;最后,她分享了“成功投稿技巧和经验”,包括如何精准匹配期刊定位、与编辑高效沟通、根据审稿意见优化论文等实用方法,让在场教师受益匪浅。
下午的培训同样亮点纷呈。博士生导师胡航教授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方略”为主题,聚焦教师在项目申报中的痛点难点,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在 “教改项目申报类型的选择”部分,他结合课程思政类、教学创新类、实践实验类、课程教材类四大类型的申报要求与评审侧重点,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教学特色及学院重点发展领域,选择适配的申报类型,提高申报精准度;针对“教改项目立项方案科学设计及项目申报书撰写技巧”,他强调方案设计需突出“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并从申报书的框架搭建、内容填充、语言表达等方面,传授“突出核心优势、规避表述短板” 的撰写秘诀;在 “项目群申报与培育项目打造策略” 环节,他提出建立“首席专家 —— 骨干教师 —— 青年教师”层级化教研团队的思路,建议通过团队协作形成项目申报合力,同时注重培育储备项目,构建可持续的项目发展体系,为学院教改项目申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参考。
经济管理学院陈少英副院长围绕“数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主题,紧扣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对经管人才的新要求,分享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思考与实践。她指出,数智人才培养需从“数据思维筑基、智能工具运用、培养模式创新”三方面发力。在“数据思维筑基”上,要将数据素养融入课程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数据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核心数智意识;在“智能工具的运用”上,需引导教师掌握数据分析软件、AI 教学辅助工具等关键智能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在“培养模式创新”上,要探索校企合作、跨学科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有效路径,推动数智育人从理论走向实践,助力学生成长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经管人才。
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始终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针对论文投稿中的困惑、项目申报的细节、数智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积极与专家展开互动讨论。专家们耐心倾听、细致解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而浓厚,有效解决了教师们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的诸多疑问。
此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培训,不仅为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更从学术科研、项目申报、人才培养三大核心维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精准赋能。从提升教师论文写作与投稿能力、夯实教改项目申报基础,到明确数智人才培养方向,培训内容既贴合教师当下需求,又着眼学院长远发展,有效填补了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的知识短板,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广州理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地址:一号教学楼-910 电话:020-39760195 邮编: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