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国际实习实践|国贸先锋工作室深耕槟城跨国实践,助力“一带一路”产教融合新突破——马来西亚实践第二周纪实:解码本土化战略,培育国际商务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8日 字体大小:

    (通讯员:国贸先锋工作室)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马来西亚实习实践项目正式启动后,由李嘉俊老师带领的国贸先锋7人师生团队展开第二周深度产业调研。团队围绕“企业出海落地服务的本土化战略”主题,与马来西亚政企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助力中国企业出海马来西亚落地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中马经贸协同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聚焦产业需求,构建全链条服务框架

    实习实践团队与马来西亚当地企业代表召开了关于企业服务合作的专题会议,就具体项目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双方围绕跨境企业服务的核心需求,针对服务内容、合作模式、实施流程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方面优化政策合规性审查流程,降低企业跨境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搭建“政府-商会-企业”三方协同平台。学生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从市场调研、政策分析、资源整合等角度提出了诸多创新性建议。通过此次讨论,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合作方向,细化了项目实施方案,为后续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话中资龙头解码本土化生存法则

    在马来西亚前威省市议员的安排下,团队有幸与中四电公司马来西亚分区经理进行了深度交流。经理首先分享了中四电公司在马来西亚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他指出,企业出海马来西亚,选址是关键第一步。马来西亚不同地区在产业政策、人力资源、交通物流等方面存在差异,需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与发展战略进行精准选址。像是对于制造业企业,可优先考虑槟城、柔佛等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科技型企业,吉隆坡的高新技术园区则是理想之选。

    经理在厂房与办公室建造方面强调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建筑规范、文化习俗与环保要求。他以中四电公司在马六甲的厂房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从设计规划到施工验收的全过程。在设计阶段,融入了马来西亚传统建筑元素,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增强了企业的本土化形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当地的环保标准,采用节能材料与环保工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学生们就企业出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经理进行了互动交流,如语言沟通障碍、文化差异、政策法规变化等。经理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建议出海企业加强本地化人才招聘与培养,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同时密切关注当地政策法规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与企业高管的交流,学生们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宝贵的行业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跨国实践不仅锻造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更开辟了校企协同培养复合型经贸人才的新路径。随着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升级,这支湾区青年先锋队正用专业智慧,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书写新的篇章。相信在接下来的实习实践中,学生们将继续秉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深入探索马来西亚市场,为推动中马经济合作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