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院系热点

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4日 字体大小: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主动适应国家和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广东,面向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机构,培养高素质互联网金融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实验实践知识,熟悉互联网金融行业线上线下业务流程和实践,具备创新创业精神,能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事投融资、理财、金融产品营销和运营、风险管理、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1.学制、学分与学位要求

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生修业年限为3—6年。

毕业学分:本专业要求修满156学分。其中,必修课115学分、公共选修课(任选和限选)10学分、专业选修课最低21学分、拓展课至少选修10学分。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符合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的条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金融和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接受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和金融行业市场分析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互联网金融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金融素养较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专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素质,熟悉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动态。

3)科学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4)身心素质

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育达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应对一定的压力。

(2)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1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阅读、听、说、写、译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查阅专业文献、处理数据、设计模型等。

熟练使用互联网金融专业数据库撰写研究报告等。

2)专业知识

系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言和发展动态。

熟练掌握关于传统和互联网+时代的投融资、理财、营销和运营、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掌握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能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技能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

3)其他相关领域知识

系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美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均衡知识。

(3)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适应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客观情况,随时跟进全球互联网金融新知识的能力。

2)实践应用能力

能够在互联网金融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融资、理财、产品营销和运营、风险管理、数据分析等实务问题,职业能力强。

能够对各种国内外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和加工,从而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3)创新创业能力

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专业敏感性,具备互联网发展的大局眼光。

能够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产品运营等实际问题。

4)其他能力

具有良好的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适应互联网金融市场变化所必需的其他能力。

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程体系

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金融学

核心课程: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互联网金融、证券投资学、投资基金管理、消费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营销、金融衍生工具、财务报表分析、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互联网金融运营与实务、大数据金融与征信等。

主要的专业实验/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银行业务实训、金融数据分析综合实训、创业实训等。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教师14人。

从教师职称结构来看,教授2人,比例为14%;副教授5人,比例为36%;讲师7人,比例为50%。从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博士研究生为1人,比例为7%;硕士研究生为11人,比例为79%;本科2人,比例为1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6%,另外有2位老师正在读博。14位老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100%,总体而言,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

六、教学条件

1.实验实训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省级经管实验中心,设立了金融实验室、会计综合实验室、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实验室、ERP综合实训室等,建有“证券投资实训”、“银行业务综合实训”、“金融数据分析实训”、“国际结算实训”、“ 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等实训平台。学校现已立项建设“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综合示范教学中心”,搭建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平台,将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提高互联网金融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2.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目前在珠三角地区拥有大中型银行、证券机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等近20家专业实习基地,能满足全体学生实习的需要,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七、专业特色

1.学科融合的培养特色

突出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金融学融合的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金融+科技解决复杂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教学采用实务模拟与实际业务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能力。